close

上課筆記。

 

1. 產品的三個層次:

核心利益是對消費者的利益,操作品牌時我們該去思考核心產品對消費者可以帶來什麼利益,

再來擬定行銷策略。

舉例:HTC曾經是商務人士愛用PDA、智慧型手機,甚至贏過blakckberry,是商務機型,卻沒想清楚自己的定位,老是模仿iphone這種娛樂型手機。所以後來用再多錢去做行銷、找小勞勃道尼代言都打不中消費者的心。

 

4P中最重要的就是產品,一個爛的產品,行銷也救不了它。甚至行銷出去到消費者手上,反而問題更大。

 

2. 產品地圖

(可以切成競爭者九宮格,甚至可以切成更多塊。)

從競爭對手的在產品地圖上面的佈局,去思考自身產品的策略。

(把所有對手的所有產品price、spec都列出來,去思考可以從哪裡進入市場或擴大市場)

補充:

a. 通常市場領先者會使用"機海戰術",使用無洞策略,把產品佈滿每一個九宮格,讓對手沒辦法進入。

b. 通常新進者會集中資源在某塊區域,因為尚未被市場接受、資源又不足情況下,先站穩某塊區域的腳步,再擴大到其他區域。

 

3. 產品週期

行銷人員必須提早洞悉產品衰退期,在產品衰退前就要做促銷...等斷尾求生的處理。

a. 行銷人員通病

看QTY、AMT、GP等來判斷是否進入衰退期,但此有一個很大的盲點,因為觀察這些數字只能認清已經進入衰退期的事實,但不 能預見,往往已經處理不及。

而且銷售量有可能在衰退期反而升高,因為企業會在此時做促銷活動出清存貨,造成看銷售量評估錯誤的狀況

舉例:

日光燈管在2012年禁止生產,產品就已經進入衰退期,銷售量應該要下滑,但是銷售量卻反而持續增加。因為市場還是有需求,建商新建房屋會用日光燈管(價格1/3)、家庭不願意換新的省電燈泡、廠商偷偷生產日光燈管或屯貨等。

b. 提早發現衰退期

- 成交客戶數 下降

- 每個客戶成交量 下降

- 成交價 下降

- 成長幅度 下降 (還是有成長,但是幅度下降)

- 網路搜尋數字成長率 下降 (整體數字一定還是增加,但成長率降低)

 

4. I/S ratio (Inventory / Sales ratio)

或是 turnovr ratio (週轉率),很重要判讀產品生命的指標。

比如說有500萬台貨,週銷100萬台,那麼 i/s ratio = 5 weeks

舉例:

i/s ratio = 5 weeks 是很健康的指數

歐洲下單給台灣總部 + 台灣總部製單給中國工廠(1w) -> 中國工廠海運送到歐洲 (3w) -> 歐洲報關、舖貨等.. (1w) -> 消費者手上

 

行銷的人要看庫存,why?

產品銷售狀態:

- hot

- normal

- slow moving: 利潤會下降,要開始出清

- idle: 會開始賠錢

- dead: 賠更多錢,此時送貨給經銷商他都不要,因為是過時的產品,可能要花更多錢來包裝。

 

5. 產品策略管理

一個產品4月開始研發,預定7月上市,一般人都認為6月才會開始做行銷。

錯了,從4月一開始研發的時候,行銷人員就要進去。RD用的是RD的語言,行銷人員要把消費者的語言帶進去給RD,才不會最後做出一個怪物來,消費者沒人要買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gTa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